还在羡慕别人家的校友?不妨先从这些做起
正值毕业季,高校又要送走一批满怀梦想的毕业生,怎样增强他们对母校的认同感,让他们在日后像最近媒体报道的那些慷慨解囊的校友一样,给母校捐赠呢?下面,就让我们看下美国一所知名公立大学的学院是如何操作的。
这是一读EDU推送的第150篇文章
全文5061字,预计阅读8分钟
题图: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刘强东日前向母校捐赠3亿元人民币
(来源:PConline资讯中心)
大学各院系作为基层学术组织,是师生在岗、在学期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平台,因而也是促使校友形成对母校认同的主要组织依托。院系校友工作的成效,通过校友认同影响校友捐赠,进而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点无论中外,概莫能外。
尤其在美国,各大学不论公立还是私立,都格外重视校友捐赠,因而也格外重视培育校友的认同感。
笔者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在密大教育学院访学一年,作为其中的一员,具有与该学术组织成员近距离交流和互动的机缘与便利条件。本文从组织能动性的视角探讨美国大学的院系组织在增强校友认同感过程中所做的努力。
欢迎“新朋”,告别“故交”
大学各院系通常是以学期/学年作为一个段落式的时间单位来设计和安排各项活动。每个学期/学年初,都会有新成员加入到各院系组织中;每个学期/学年末,也会有老成员因修业完毕或职业转轨等各种原因而离开。
在这两个关键期,密大教育学院都有一些全院范围的集体活动,欢迎“新朋”,告别“故交”。
秋季联谊的性质和目的在于:既是为了欢迎教育学院的所有老成员重返新学期,也是为了欢迎新同学而举办的一项官方的入学活动。
除了对活动的性质和目的进行上述宣称以外,学院对联谊当天的具体活动内容和流程也会预告:
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一次秋季联谊的日程安排
(数据来源:申超. 美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如何增强校友认同感的?——一项基于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的个案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17, 39(3):47-52.)
通过这样一整天的活动和交流,学院通过官方代表(院长和学生事务办公室)的陈述情况以及私人社交式的全院互动,开始向新成员们传递属于“学院内”的消息,从而帮助新生们逐步从“外”人向“内”人进行着身份转变。
如果说联谊活动是具有相当的“私交”色彩的话,那么“全院会议”(All-School Meeting)则是一个比较正式的全员参与活动。
院方对“全院会议”的举办宗旨做了如下描述:
此外,学期末的“期末庆祝”(End-of-Semester Celebration)也延续着自秋季联谊所开启的全院成员间的非正式交流传统。
这种庆祝活动既有全院范围的,也有各系组织的。活动中有美食、音乐、舞蹈,也有师生的会心谈笑。
学院的管理团队照旧会向全体成员发出活动邀请信,并在活动临近时多次提醒大家,活动结束后还有一封感谢信,以表达对活动筹备小组和所有与会者的感谢。
“秋季联谊”、“全院会议”与“期末庆祝”共同构筑了首尾相应的活动链条,在正式与非正式的互动情境中,新成员开始习得学院的传统与共识,并在期末这样一个段落性的末尾,得以持续体悟,进而强化着他们对学院的认同。
院长的作用
院长在促进成员组织认同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有国外学者研究指出,由于管理者是组织的合法代表,能够更加方便地利用内部沟通渠道,所以,他们更容易影响组织的官方宣示。
密大教育学院的管理团队亦非常巧妙地利用院长的法定身份,不失时机地通过内部沟通,进行着官方宣示。
学院的一则茶歇邀请信曾这样描述:
这其中透露出学院意在为大家营造一种轻松的交流气氛,同时还特别融入了院长元素。
作为学院的官方化身,此处院长的招牌甜点布朗尼,实际上就是学院的品牌,它在如此自然的状态下,于不经意间融化在每一个成员的心间。
炉边谈话是院研究生会主办的院长与研究生互动的一种惯例活动形式,在其向全院发出的邀请信中这样描述其宗旨:
“炉边谈话”这种政治精英亲民互动的历史原型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了院长的“嫁衣”。院长通过为学生提供关于学院统一的自我概念,帮助学生进行着属于学院的身份宣扬。
向被邀请参与院长“炉边谈话”的学生发送的有关通知
(来源: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官网截图)
学院的两个“杀手锏”
在学院内部,除了系的划分与课程选修能够使得具有共同学术兴趣的师生形成自然聚会以外,“俱乐部”与“午餐会”可谓是密大教育学院的另外两个“杀手锏”。
在学院内部自发形成的高等教育期刊阅读俱乐部对其活动目的与方式做了如下描述:
我们希望这个俱乐部能够为高教中心现有的和未来的研究生提供一个暑期的智识连接与维系平台,使大家共同阅读经典作品,系统地思考核心概念。我们对阅读社会理论方面的一些精选集尤其感兴趣,这些社会理论与那些对多数成员都很重要的概念有关,这些概念可能已经成为了行业术语,如果我们不小心就很容易错用而使其失去意义。作业很少,每次开会前仅须阅读一篇文章而已。你可根据你的时间和兴趣,参与其中的某一次,或每次都参与。
如上所述,俱乐部在学院内部凝聚着师生的学术兴趣,这种因术业有专攻而自发形成的会聚,恰恰是大学各基层学术组织得以分化组合和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因此,会聚学术兴趣就等于在增强学术组织的自我认同。
与俱乐部的讨论常如影随形的组织形式是午餐会(Brown Bag Meeting)。笔者曾参加过多次学术俱乐部的午餐会,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师生自带午餐,边吃饭边就本次的学术主题进行讲解和讨论的会议形式。
会议地点可能在某个教室,也可能在户外,大家时而静听凝思,时而讨论质疑,有的正襟危坐,有的席地而坐,形式和氛围都非常自由。
此外,也有很多不完全围绕学术议题而开展的午餐会,例如教师学术和生活经验分享会、毕业校友求职经验分享会等。
这种俱乐部、午餐会的形式有些类似于“起源于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英式午后茶,参与者不论职务高低一律平等相处,气氛轻松自由,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彼此间不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很多人还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诱发了重要发现的思想萌芽”。
“教师招聘会”与“院长遴选座谈会”
教师招聘和院长遴选都是学术组织在实现自我更新方面的重大事务。
在这两个事关组织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大事上,强调组织全员的积极参与,是增强成员的存在感和参与感,进而强化其组织认同的重要手段。
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学院的招聘委员会在招聘前、招聘时和招聘后,会多次通过群发邮件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其中,发表见解,提供反馈。
这里仅以招聘委员会在招聘前的动员邮件做一例证:
3位应聘者将分别于××、××和××号访问学院,他们自我陈述时间均安排在当天中午12:00~13:30,请大家预留时间,准备出席。您的积极参与非常重要,这既能使我们的应聘者获得与教育学院的众多成员见面的机会,也能使招聘委员会从大家对应聘者的广泛反馈与评论中获益。
每位应聘者访问结束后,院招聘委员会将发送一个网上调查链接,以此来了解大家对应聘者的看法。您的评价是重要的,因此请您务必花一些时间来完成这些调查。感谢您的帮助!
在笔者参与的两次应聘者自我陈述会上,发现会场均座无虚席,有教师、学生,也有行政人员,还有专人录像。应聘教师自我陈述完毕之后,有不少教师和学生会围绕着其陈述中自己感兴趣或不太明白的地方向应聘者提问,或与其讨论和商榷,能够看出学院潜在的新成员与老成员间有积极的沟通和互动。
与教师招聘相比,院长的遴选似乎显得更加慎重,这突出地表现在招聘咨询委员会在招聘过程的初始阶段就发出了向全体成员征集意见的倡议信:
为了在教育学院的每位成员间集思广益,在我们开启新院长招聘过程的伊始,招聘咨询委员会将举行针对学生、行政人员和教师的三场座谈会。座谈会上,我们拟通过如下3个问题来促进大家的讨论:
第一,你希望我们的下一任院长做出哪些成就?第二,作为一名教育学院的成功院长,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第三,关于教育学院,我们可以确定地告诉未来的新院长什么?
您也可以通过教育学院院长招聘调查问卷的网络调查链接来了解这些问题,并向招聘委员会提名你认为应当考虑的任何人选。
在笔者参与的教师组别的座谈会上,招聘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主要由本院教师、行政人员和学生构成)一字排开,与各系的参会教师面对面坐。教师们围绕着倡议信中提出的3个问题各抒己见,委员会的成员则以聆听和记录为主,或适时地进行一些追问。
通过讨论,大家对未来院长的期许逐渐形成了共识。
无论是应聘教师的个人陈述会还是院长遴选座谈会,都是密大教育学院着力调动各类组织成员,参与学院重大事务讨论的一种努力形式。它对于组织成员学习或重温组织的过去、形成组织发展的愿景,凝聚组织共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也强化着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同。
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们(来源: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官网)
“毕业典礼”与“年会招待”
密大教育学院除了对在岗在学的师生员工有各种旨在增强其组织认同感的心理攻势以外,对于即将或已经离开学院的校友们,也从未放弃过各种努力。
学院自行组织的毕业典礼和学术年会上的学院专场招待会就是两种典型的且持续不断的努力方式。
以密大教育学院2015年的毕业典礼为例。典礼开始,伴随着庄严的进行曲,院长带领各位教师及特邀嘉宾、校友和学生代表入场并在主席台就坐。然后,依次是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入场。作为嘉宾致辞的人,既有校方领导团队成员,也有学术界的知名学者。
学位授予仪式迥然不同于全校大而化之的仪式过程,给予了每一位毕业生上台展演的机会。在典礼官(身份为本院教师)的引导下,每位毕业生逐一上台与院长握手,接受拨穗与院长祝福,并微笑着与院旗合影留念。
与此同时,《毕业典礼册》则再次向组织成员们标识着学院的组织元素。
对远离学院的成员,教育学院每年都会通过美国教育研究年会期间的院友专场招待会来与其联络感情。
2015年的邀请信写道:“今年的年会招待会将于×日晚6:30~8:30在××举行,我们为大家提供开胃菜和饮料,请邀请你想邀请的院友一起加入我们吧!”
无论是“毕业典礼”还是“年会招待”,作为学术组织典型的仪式性事件,它通过“符号语言强化了组织的话语及其叙述”,它“每次都以同样的形式进行,并以此种方式深深植入组织成员的大脑记忆当中”,使他们“有可能在共同的行动中邂逅、相知并相互融合”,从而促进着“共同体的建构和组织成员对‘我们’这种感受的增强”。
总结与讨论
基于观察和访谈所掌握的信息,笔者认为,密大教育学院正是通过上述活动于有形或无形中,增强了校友对学院的认同。
具体来讲,从集体活动的设计时间来看,密大教育学院增强成员认同的努力几乎贯穿了学生入学一直到毕业后的全过程。
从集体活动的空间选择来看,则涵盖了正式场所(如学校礼堂和教室)和非正式场所(如联谊活动的披萨店和年会招待的酒店)两种场合。
这种时空交错的活动布局,为丰富组织成员间的交往形式、增大交往频率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有利于组织认同的实现。
从集体活动的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学术探讨类(如阅读俱乐部和午餐会)、公共事务类(如全院会议、教师招聘与院长遴选座谈)和私人情谊联络类(如秋季联谊与期末庆祝)的集体活动。
其中,学术探讨类的集体活动是院系在塑造教师和学生认同方面最典型的纽带。其实,除了上文提及的学术活动以外,日常的课程教学和论文指导无疑也是增强师生组织认同的常规途径。
与此同时,公共事务类和私人情谊联络类的集体活动则是院系在公与私、官方与民间两个层面使所有师生员工彼此确认、建立信赖的另外两种方式。
正是这两个层面的互补性活动设计,使得外在于每个成员个体的集体目标与规范有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从而进一步强化着成员的集体认同。
本研究并未考察组织成员凭借这些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组织认同。这种研究关注点的取舍主要是考虑到,组织认同的实现程度与组织成员构成的多元性及认同度可能存在的差异性高度相关,较难测量。
不过,这种取舍却也为后续关于学术组织认同的群体差异研究提供了可能。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本文原文删节版已发表于《比较教育研究》2017年第3期,题目为《美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如何增强校友认同感的?——一项基于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的个案研究》,经作者授权,一读君对原文有所编辑、调整。
感谢文章作者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申超老师授权转载!
本期作者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申超
一读EDU编辑部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软科2017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结果。
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一读EDU公众号,第一时间接收最新专题!